烘炉是耐火浇注料施工和使用中的关键环节。其作用主要是排除衬体中的游离水、化学结合水和获得高温使用性能。烘炉得当,能提高窑炉及热工设备的寿命,同时防治浇注料的膨胀。否则,水分排除不畅通,将使衬体产生裂纹,降低强度,严重时甚至引起衬体的剥落或爆炸事故。低水泥系列耐火浇注料等致密、高强型浇注料,因水分较难排除,所以易发生此类现象。
在烘炉前,将炉顶吊挂砖上的木楔全部除去,紧好螺栓;测温系统、燃烧系统和机电系统等设备,应安装、调试正常,具备投产条件后方可烘炉;烘炉达到使用温度后,炉顶吊挂砖用的吊挂螺栓,应再紧一遍并均匀受力。
耐火浇注料不同温度下的失重率也是不同的,一般情况下,110℃烘干后的失重率为55%—80%,在200~300℃的温度范围内,累计失重率一般达到70%—90%。这说明,低温阶段脱水是比较多的,主要是游离水,还有部分结合水;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,结合水和结晶水则不断排除。达到500℃时,浇注料含水率仅为10%左右。同时看出,耐火浇注料品种的不同,各温度下的失重率略有区别。因此,烘炉曲线的制定,也有所差异。
耐火浇注料的烘烤制度,与其材料品种和性能,施工制作方法,衬体厚度和使用条件等因素有关。因此,制定衬体的烘烤曲线,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,总的原则是在600℃之前,应缓慢升温和保温,以便衬体中的水分充分排除。在600℃保温之后,也可在800℃时保温8—16h,其升温速度一般为20~35℃/h;在一般情况下,可参照该制度,制定出具体的衬体烘烤曲线。低水泥系列耐火浇注料等致密型浇注料的烘炉时间,应比表内给定的时间多24—48h。
在衬体烘烤时,测温点的位置要有代表性,一般应将热电偶的位置,设在烘烤温度最高、升温速度较快的部位。同时,热电偶热端面应与衬体工作面平齐或缩进5mm左右,这样才能较真实的代表衬体温度。也就是说,烘烤制度中所指的保温温度,是衬体工作面的温度。
在衬体烘烤时,最好用煤气、柴油或电热等,这些热源容易控制,使用方便,能保证烘烤质量;采用木柴或煤作燃料,应精心操作,严防熄火或过热,损毁衬体;衬体温度应当均匀、稳定,同时应根据烘烤情况,随时调整烘烤制度,以保证烘烤质量。
应当指出,钢包大小不一,内衬厚度也不同;浇注料品种不同,用水量和其性能也有差异。因此,钢包的烘烤曲线,应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,具体而恰当的设定。
在窑炉和热工设备上,采用耐火浇注料作衬体,经过烘烤达到使用温度后,即可使用。假如烘烤后不使用,则应缓慢自然降温,不得鼓冷风;若要使用时,不能开大火猛烧,应以25~35℃/h的升温速度逐步加热到使用温度,方可使用。
在使用过程中,耐火浇注料衬体不得淋水,如有局部损坏,可用同材质料进行挖补;若停炉时,应自然降温。重新开炉时,其升温速度一般为150℃/h,最高不得超过250℃/h。当停、开炉不当时,易使衬体产生裂缝或剥落,降低其使用寿命。